南方南方周末记者 王航 南方周末实习生 钟婧 炒股股票配资网站
责任编辑 | 姚忆江
每个东盟国家都有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与大国的关系。新加坡有“多元伙伴模式”,越南有“竹子外交”,但本质原则是相同的:各国都希望维持和平,与所有大国做朋友。
多年来,东盟国家一直在向美国传达一个信息:要建立更全面、更稳固的关系,就必须超越安全领域,拓展到经济合作。这正是中国相对于美国的优势所在。
美国正在将经济工具“武器化”,目的是在安全维度上获得优势。
“美国的经济战略或关税政策,其明确目标之一就是削弱或切断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经济纽带。”2025年9月17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区域安全架构项目研究员穆罕穆德·法伊扎(Muhammad Faizal)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表示。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在全球掀起关税风暴,东南亚更是“重灾区”。其激进的关税政策,正将东南亚推向一场数十年来最严峻的经济考验。
穆罕穆德·法伊扎认为,美国正将经济政策与安全战略深度捆绑,以往相对独立的经济议题被“武器化”,成为服务其安全利益的手段。“这种做法是东盟国家无法接受的。”
穆罕穆德·法伊扎。图/南方周末记者 刘佳伦
“东盟正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南方周末:在您看来,当前东南亚安全格局最突出的“不确定性”源于哪些因素?
穆罕穆德·法伊扎:当下,东盟正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我们可以从地区内部与外部或国际层面两个维度来分析。
从地区内部来看,我们熟悉的挑战包括缅甸持续的内乱,以及近期泰柬边境再度出现的军事摩擦。此外,还有一些非传统安全议题日益凸显,比如跨境网络诈骗——这些活动往往集中在东南亚一些治理薄弱的“灰色地带”,并与地方武装、非法经济网络交织在一起,构成复杂的安全隐患。
从外部或国际因素看,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既带来发展机遇,也加剧了网络攻击、信息战等新型威胁;二是中东与欧洲的持续动荡,这些远离东南亚的冲突正通过经济、社会和政治渠道对东南亚产生深远影响。
南方周末:你提到中东和欧洲的局势,这会如何影响东盟的经济或政治稳定?
穆罕穆德·法伊扎:经济上,东南亚与中东和欧洲有大量贸易和商业往来。如果俄乌冲突持续,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我们预计将面临能源价格波动、粮食供应短缺等经济冲击。过去我们已经看到类似情况发生,未来这些议题仍可能持续影响我们。
从政治层面来看,当世界主要国家因立场对立而形成阵营时,东盟国家很难完全置身事外。我们必须在与冲突各方保持关系的同时,避免被卷入地缘政治漩涡。
在社会层面,乌克兰战争和中东冲突正在引发社会极化。东南亚各国的民众对这些冲突的看法差异很大,他们对政府应如何应对或看待这些地区冲突也持有不同立场。
南方周末:这些外部因素将如何影响东盟国家的安全、外交政策决策和安全合作?
穆罕穆德·法伊扎:以当前中东局势为例,几天前,联合国一项关于加沙停火的决议获得超过140个国家支持,核心是推动实现停火。这不仅会影响以色列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也会影响以色列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因为东南亚国家——无论是新加坡、印尼、菲律宾还是越南——都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当两个正在交战的阵营都与我们有关时,如何平衡双边关系就成为挑战。我认为,这是每一个东南亚国家都必须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南方周末:缅甸内部混乱和泰柬边境争端等东盟内部分歧,是否会削弱东盟的集体行动能力?
穆罕穆德·法伊扎:事实上,东盟是在地区相对和平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当时各国建立了多种冲突预防和安全问题处理机制。现在正是将这些机制付诸实践的时候。东盟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运用这些机制,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或更新相关机制以适应新形势。
当然,这需要10个成员国达成共识。而共识本身可能成为分歧的来源。如果各国缺乏政治意愿进行必要改革,就可能影响东盟内部的凝聚力。
“东盟希望与所有大国做朋友”
南方周末:您在研究中提及“防务外交”(defense diplomacy),这一概念具体指什么?在当前地缘紧张、世界分裂加剧的背景下,它为何愈发重要?
穆罕穆德·法伊扎:传统外交主要由外交部主导,在和平时期能够有效运转。然而,当今世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中,军事力量被用来施加压力,迫使他国做出决策。
我们正进入“军事手段优先于外交”的时代,这就要求防务外交官介入。仅靠外交部官员已经不够,必须让来自军方、掌握国家“硬实力”的防务外交官参与进来。他们需要彼此沟通——不仅是外交官之间,军方之间也必须对话,以避免误解,维持一定程度的信任,确保没有人希望走向战争。
南方周末:在大国竞争背景下,防务外交将如何发挥作用?
穆罕穆德·法伊扎:东盟国家大力推动防务外交,是因为看到越来越多的军事议题浮现。我们必须确保东南亚国家军方与其他国家(如中国或美国)军方之间保持良好沟通,目标是增进理解,建立沟通渠道,以便在出现分歧时能够及时对话、协商与管控。
每个东盟国家都有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与大国的关系。新加坡有“多元伙伴模式”,越南有“竹子外交”,但本质上原则是相同的:各国都希望维持和平,与所有大国做朋友。我们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国家利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南方周末:这种平衡策略的风险边界在哪里?
穆罕穆德·法伊扎:最大的风险在于,在平衡过程中,我们可能难以同时维持与所有大国的友好关系。东盟的挑战在于,我们希望与所有大国做朋友,这符合我们的利益;但大国未必希望我们与其对手也保持友好。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向大国表明:我们不选边站队,坚持中立,希望与所有国家做朋友。我们必须确保当我们在自身利益基础上做出决策时,不会无意中偏向某一大国而损害另一方。这绝非我们的本意,我们也必须尽力避免。
这并不容易,但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因为我们地处地理上被多个大国包围的区域。我们必须学会与所有大国共处,而不是被迫选边。
南方周末:在你看来,新加坡是否一个成功的例子?
穆罕穆德·法伊扎:作为新加坡人,我认为我们的政策总体上是成功的。当然,成功也有其代价和挑战。我们必须经历许多起伏和考验,这并不容易。但关键在于,我们会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策略,并始终抱持最好的期望。我认为,这是我们目前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美国正在将经济工具‘武器化’”
南方周末:你曾提到,大国竞争的持续加剧正在挑战东盟的团结。这种挑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穆罕穆德·法伊扎:我们看到,美国最近正在采取更强烈的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尤其是在国际经济秩序方面。我指的是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关税战”。这些关税给东南亚带来了很大挑战,因为东南亚国家高度依赖出口,关税壁垒直接冲击其与美国的经贸关系。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分析指出,某些国家之所以面临更高关税,是因为其与中国有更紧密的经贸往来。因此,有一种假设认为:与中国经济联系越紧密的国家,受到的关税压力越大。
但东南亚国家希望与所有大国开展贸易,无论是美国、中国、欧洲还是中东。这就是大国竞争如何影响东盟国家与大国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
南方周末:你刚才主要谈及经济层面。就安全领域而言,美国的“印太战略”也聚焦东南亚,有人认为美国更注重与东盟的安全合作。你怎么看?
穆罕穆德·法伊扎:确实,美国一直将安全合作作为其与东盟关系的基石。他们认为,安全合作是双边关系的基础。但多年来,东盟国家也一直在向美国传达一个信息:要建立更全面、更稳固的关系,就必须超越安全领域,拓展到经济合作。这正是中国相对于美国的优势所在。
但如今,美国的经济战略正与安全政策紧密结合。美国正在将经济工具“武器化”,目的是在安全维度上获得优势。
南方周末:作为研究东南亚安全的学者,您认为应如何避免“西方中心视角”或“大国视角”,真正做到“从东南亚视角理解东南亚”?
穆罕穆德·法伊扎:我认为,如今维护东盟中心性比以往更加困难,因为来自大国竞争和其他国际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东盟通过了《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区域发展规划文件实际上是未来二十年的路线图,指导我们如何管理与各国的关系,应对当前挑战。
现在最关键的是,东盟将如何落实这一框架,未来二十年的执行情况,将决定东盟是维持现状、继续保持相关性和团结,还是逐渐走向衰弱。这一点还有待观察。
南方周末:东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穆罕穆德·法伊扎:就机遇和挑战而言,未来的情况很难预测。我想说的是,东盟需要真正投入更多的政治意愿来落实已经制定的框架,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10年、20年会发生什么。我们最好还是把重点放在未来5年的发展上。
接下来几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的国家——无论是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还是越南——都必须提前规划。例如,新加坡现在就要开始准备,越南也要开始规划,泰国同样不能拖延。我们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行动。
南方周末: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但当前美国正日益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第三方因素”。您认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穆罕穆德·法伊扎: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供应链和贸易联系。美国的经济战略或关税政策,其明确目标之一就是削弱或切断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经济纽带。这一点非常清楚。
但我想强调的是,这是东盟国家所不能接受的。中国是我们的近邻,除了与中国做生意,我们别无选择。因此,我们仍在探索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每个东盟国家都有自己的策略,但更大的挑战在于:我们能否形成一个更协调、更统一的区域战略。
本期编辑:刘佳伦 炒股股票配资网站
热丰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