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在历史上有着众多惊人的称号配资预警网,譬如“军统四杀手”之一、三剑客中的“真最”、八大金刚之一,甚至有些人称他为特务头子。然而,这些头衔是否全是他自己吹出来的?还是他真有过硬的实力,能在军统中跻身“高手”的行列呢?
沈醉的回忆录里多次提到与程一鸣和吴景中的友谊,然而程一鸣的回忆录中却很少提到沈醉,甚至没有称他为朋友。这个差异似乎暗示着,沈醉可能并不是他所宣称的那样无所不能。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沈醉确实参与并主导了许多抓捕和刺杀行动。特别是他曾经历过两次险些被地下党除掉的命运——第一次是在一次突袭地下党会议时,被暗哨的一枪射中胸口;第二次是被地下党成员用力推下楼,导致他差点丧命。幸运的是,沈醉在一次掉下楼时,被二楼的晾衣杆挑出一颗眼珠,幸得戴笠找来德国医生,才算捡回一命。这些情节成为沈醉日后步伐有些跛行的病根。
除此之外,沈醉还在老蒋、戴笠、毛人凤的授意下,参与或主导了多次重要人物的暗杀行动。例如,杨杏佛、宋庆龄、李宗仁和卢汉等,沈醉都曾是他们的“猎手”。然而,由于多种意外因素,这些刺杀行动最终都未能成功。如果这些行动成功了,沈醉很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写下那些回忆录了。因为无论是老蒋还是毛人凤,都不会让这种威胁活着走出特赦门,直接灭口是定数。
展开剩余73%特别是沈醉在回忆录中提到自己为刺杀卢汉所作的准备。他描述道,为了执行这一任务,他曾亲自选定了卢汉公馆附近的布置,安排了可以精准射击到卢汉寝室和会客室的轻机关枪,甚至在子弹头上注入了致命毒药。沈醉也透露,只有徐远举知道这个计划,并暗示他一旦有了变化,应该立即执行任务。然而,沈醉并没有如他所言大胆地执行暗杀任务。他清楚,一旦卢汉身边的人倒下,自己也将面临致命危险,因此他并没有把任务放在心上,而是做了个“表面功夫”,想借此瞒天过海,避免成为替罪羊。
沈醉提到,虽然他多次接到毛人凤和蒋经国转达的口谕,但从未亲自听到蒋介石的命令。这个细节耐人寻味:蒋介石是通过毛人凤亲自指示,而不像沈醉这种级别的杀手,能够直接接触蒋介石。蒋经国和毛人凤的亲信才是得到了实际的命令,而沈醉不过是“跟班”之一。这样的“高明”手段就是为了避免万一行动失败,沈醉成为替罪羊,承担全部责任。
1948年11月,蒋介石策划刺杀卢汉时,沈醉却被调离到云南站,担任少将站长。原本,暗杀任务应该交给叶翔之来执行,但蒋介石认为叶翔之文人出身,尚未积累足够的实战经验,于是决定让经验丰富的沈醉来负责。虽然蒋介石如此决定,但许多人怀疑,毛人凤可能并不希望叶翔之的忠诚被“作废”,想要让沈醉来替自己背锅。
在沈醉被带到蒋介石那里之前,毛人凤还特别叮嘱过他:“见到总裁后,只需表示能够完成任务,不要多说话,也不要问任何问题。”面对蒋介石时,沈醉反而感到老蒋异常和蔼,甚至提到了他对沈醉家庭情况的关心。这一幕让沈醉的心里暗自担忧,因为蒋介石的态度仿佛在暗示他,完成这项任务不仅需要拼命,还要做好被弃的准备。
更让沈醉心生疑虑的是,蒋介石并未直接提到暗杀对象,只是强调了任务对党国安危的重大影响。老蒋熟练地利用心照不宣的方式,指示沈醉如何执行这一任务,却避免让事情太过明确,预防万一发生意外后,沈醉能承受所有责任。
更耐人寻味的是,沈醉准备行动时,蒋介石并未完全依赖他。1949年1月,毛人凤突然告诉沈醉,暗杀李宗仁的行动已经中止,沈醉这才意识到,原本的刺杀计划因为蒋军在淮海战役的失败而搁置。随后,李宗仁本人也在看了沈醉的文章后,才知道自己曾经成为蒋介石刺杀计划的目标。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提到的那一场饭局让人不禁一笑。蒋介石带着大批卫士守卫迎宾馆,连菜肴的配料都必须经过他们的严格检查。李宗仁并没有什么反常举动,但却可以从这一点看出蒋介石对自己的深深戒备。李宗仁也深感震惊:“原来送我们那架飞机,居然是要我们的命!”
从这些事件来看,沈醉的回忆录并非如他所描绘的那般清晰明了。回顾整件事,沈醉的角色更像是个棋子,他的刺杀任务无论成功与否,似乎都在为别人铺路或者为自己背锅。他是老蒋和毛人凤棋盘上的一个关键棋子,但真正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
发布于:天津市热丰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